<
m3n1小说网 > > 表小姐又美又娇,岂有做妾之理 > 表小姐又美又娇,岂有做妾之理 第211节
    “皇上可能是想瞧瞧,益州离了爹,会不会大乱。”

    文大人面上满是轻松,“文家和陈家的情况不一样,爹也没有拥兵自重的意思,早晚都要退下来的,皇上的试探对我们没甚影响。”

    柳文茵思索片刻,道:“总好过以后被皇上忌惮。”

    “是这个理。”

    如果谢钰带着大军凯旋,成了他文家的女婿,不管坐在高位上的人是谁,总有一天会忌惮上他们文家。

    该放权就放权,没什么不好的。

    权臣能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,文大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也就没再纠结于这事。

    “京中繁华,以前爹每三年进京一次,都想带你娘一起来,可路途遥远,你娘懒得折腾,这次倒是个好机会,可以让你娘见识一番京城里的风土人情。”

    柳文茵点头,“有许多地方我也没去过,可以陪娘四处走走。”

    文大人的心揪疼了一下,如果女儿一直养在他与夫人身边,他们定舍不得将人锁在后宅里。

    可谢家老太君把茵茵养大,这也是事实,他总不能抱怨人家没把茵茵养好,成天将她关在后院里,没带她见过世面,那与恩将仇报有何区别?

    父女连心,柳文茵笑着说:“我在谢家没吃过苦,老太君很偏袒我,就连亲孙子孙女都没我得宠的。”

    文大人心里稍有些安慰,“明日就让你娘给老夫人下拜帖,咱们一家去看望一番。”

    “白日里,娘就已经递了帖子,约定了明日登门。”

    文大人哑然失笑,“我还以为你娘担心得茶不思,饭不想呢。”

    柳文茵一本正经地点头,“午膳,娘确实没怎么吃,晚膳估计用得更少,待会儿回了府您得再陪娘吃一顿。”

    “好,你也一起来,我们一家人好好吃顿团圆饭。”

    第266章 当家主母的料

    文夫人等在府门口,正准备让人去将军府瞧瞧,怎的女儿还没回来,就见有马车从皇宫的方向而来。

    仔细一看,马车上还带着自家府里的标志,文夫人莞尔,原来是接她爹去了,难怪一直没回家。

    见父女两人先后从马车下来,神色都很轻松,文夫人就知道事情已经解决了。

    什么也没问,“快回府,厨房里还炖着鸭子呢,这个时节就该食鸭进补,茵茵得多吃点,再长点肉。”

    这几个月柳文茵累瘦了不少,她的四肢本来就很纤细,现在瞧着手腕上的骨头都清晰可见了,文夫人心疼女儿,她本就有暗疾,再不进补可能别的方面也要出毛病了。

    牵着柳文茵就往府里走,文大人被忽视了个彻底,心里酸溜溜的,夫人这是有了女儿,就不稀罕他这个丈夫的了……

    走在前头的端庄妇人突然回头,“还不快跟上?得让人八抬大轿请你不成?”

    文大人嘴角上扬,快步跟了上去,“你想用八抬大轿请我也成,到时候我去穆家当上门女婿……”

    “女儿还在呢,你胡说八道什么?”

    “这又不是丢人的事,如果谢钰愿意,也可以来我们家当上门女婿。”

    文夫人嗔了丈夫一眼,转而对柳文茵道:“别听你爹胡说八道,谢钰为了你连命都可以不要,当不当上门女婿改变不了他对你的心意,再则,就算你嫁了人,你也是我们的女儿,随时都可以回家,成亲不过是你和女婿组建了小家,又不是和我们断绝了关系,该如何便如何,别被你爹影响了。”

    柳文茵也觉得上门女婿没什么,按照谢钰的性子,估计也不会觉得丢人,但他们成了亲是要开府另住的,没必要非得让谢钰当上门女婿。

    挽着母亲的胳膊道:“不管我有没有嫁人,我都是您和爹的女儿,孝顺爹娘是我的事,有没有上门女婿都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娘和你爹还年轻着呢,你过好自己的日子,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。”

    文大人也是这么想的,他们好不容易才把女儿找回来,恨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捧到她面前,只要女儿过得幸福,他们夫妻二人就别无所求了。

    柳文茵在将军府吃了一顿,又陪父母再吃了一顿,饭饱神虚,等回到邀月阁都不想动弹了。

    “姑娘,您明日想穿哪身衣裳?”

    丫鬟翠心给她捏肩,袁妈妈带着一排丫鬟,给柳文茵展示衣裙和首饰。

    盛夏已经过去,纱裙是不能再穿了,全都换成了应季的样式。

    柳文茵看得眼花缭乱,她本来就很爱美,难得清闲,便认认真真地挑选了起来。

    次日,柳文茵出现的时候,文夫人都差点看呆了。

    她梳着未出阁的发式,身着桃夭衣裙,走动之间白玉耳环轻轻荡漾,妆容清丽,娇俏不已。

    文夫人好似看到了无忧无虑时的柳文茵。

    拉着她的手转了一圈,“我儿甚美!”

    柳文茵脸微微泛红,“是娘把我生得好。”

    “都说女肖父,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你娘挑了个俊俏的夫君。”

    文夫人被逗笑了,“就会往自个儿脸上贴金!还不快把礼品拿上,再不出发,谢家该派人来请了。”

    桌上放着大大小小几个礼盒,有给老太君的珍稀药材,还有给林妈妈,小月等人的布料和珠花,只要是真心待过柳文茵的,哪怕是丫鬟,文家都准备了一份谢礼。

    这次老太君还是亲自来府门口接柳文茵,看到她和文夫人相似的面容,直呼血缘是最神奇的东西,居然能让两个人如此相像,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。

    谢夫人站在老太君身边,也应和着老太君的话。

    见柳文茵亲昵地挽着老太君的胳膊,文夫人和文大人便知道,女儿没有说谎,谢老太君是真的疼爱她,不然她不会如此亲近别人。

    “你们人来便是,怎的还带了这么多东西,这不是跟我老婆子见外吗?”

    文夫人笑着回,“早就听闻老太君待茵茵如亲孙女,今日一见果真如此,瞧瞧茵茵多依赖您呐,不用想也知道您在她身上用了多少心思,我们无以为报,小小心意还请您收下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。”

    “就怕您跟我们客气,茵茵是您养大的,我和泊简感激您。”

    老太君摆了摆手,“不说这些,我养茵茵长大,茵茵何尝不是陪着我变老,因为有她,我不知道得了多少乐趣呢。”

    因为文刺史的到来,谢大人特意推了所有事务,留在家里招待他们一家。

    文大人是男客,不方便进后宅,便留在了前院,柳文茵和文夫人则去了老太君的锦绣堂。

    路过前后院交界处的园子,柳文茵看到了谢安,对方站在亭子里,遥遥地向她们颔首,随后便转身去了前院。

    柳文茵淡淡收回视线,心想这对夫妻真是默契,居然一起转性了。

    谢夫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,她真怕儿子又不管不顾走到文茵面前,与她说话。

    要是再不知收敛,他媳妇又去宫里告状,他的前途可就全完了。

    想到王乐薇干的“好事”,谢夫人又恼了起来,自她进门,安哥儿就事事不如意,这人怕是命里缺福!

    一行人去到锦绣堂,柳文茵把礼物分给林妈妈和小月她们,布料上等,珠花精致,可把人感动坏了。

    虽然逢年过节也会收到主子们的赏赐,但性质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小月感动得泪眼朦胧,“表姑娘,您何时回来,我还想伺候您呢。”

    老太君笑道:“你想伺候茵茵多简单呐,直接跟她回去便是。”

    柳文茵哭笑不得,“我还想让祖母给你许个好人家呢,你跟着我可就耽误了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,老太君就有话说了,“安哥儿跟前的千山,去年往锦绣堂送了只猫,那猫一直是小月在照顾,前几日千山还来看猫,我瞧着他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”

    柳文茵看小月耳朵发红,便知晓这事是真的了。

    笑道:“千山有本事,如果真的能成,也是喜事一桩。”

    老太君暗道,文茵这孩子向来爱憎分明,虽然嫌弃安哥儿,但也没有迁怒到千山头上。

    多好的姑娘啊,这才是做当家主母的料!

    好在钰哥儿争气,不然这么好的文茵要落到别人家去了。

    第267章 害人不浅

    一直到离开谢家,柳文茵也没与谢安和王乐薇见面,这让她心情很好,嘴角一直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。

    文夫人对她与谢安的事情不甚了解,但只要女儿高兴,她就高兴。

    “日后你和谢钰成了亲,极有可能就在京城定居,我们文家的产业又多在益州,支取都不方便,既然要在京城留一段时间,那我们便去四处走走,置办几间铺子、买几亩良田,风光好的庄子也置办几个,时不时还能出城消遣时光。”

    这些都是女人的底气,文夫人想给女儿准备得妥妥贴贴的,让她以后嫁了人,也不必委屈自个儿。

    柳文茵没有拒绝,“都听您的。”

    文家夫妇想补偿柳文茵,只要是能想到的,都要给她置办一份,说到后来,文大人甚至列了一张清单,要一一为柳文茵添置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文大人手握重兵,文夫人和柳文茵也成了别人追捧的对象,刚从谢家回府,管家就呈上来厚厚一沓帖子。

    有想来府里拜访的,有邀请她们母女去赏花的,也有邀请去城外赏秋的,还有各种各样的宴会,就连有人家里办满月酒,都给文家送了请帖。

    既然要留在京城,这些宴会就少不了,文夫人挑挑拣拣,应下了几位诰命夫人的邀约。

    因着父母的原因,柳文茵把京城里的贵妇人都认识了个遍,也捋清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。

    出去露脸的次数多了,柳文茵京城第一美人的名号就这么传了出去。

    她虽然嫁过人,但得过皇上的称赞,家世没话说,是独女,且又生得花容月貌,多的是人想娶她为妻。

    有小郎君见了她一次便念念不忘,各种邀约的帖子源源不断地往府里递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,直接请了媒人到文家求娶柳文茵。

    这可把谢家人急坏了,本来还想等谢钰回京再上门提亲,这会儿生怕柳文茵被人截胡,愣是没等谢钰回来,就上门替他求了亲。

    文大人还想拿乔,让谢家人多着急几日,结果皇上的赐婚圣旨直接到了文家,猝不及防地,柳文茵和谢钰的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嫁过人的女子,还能再嫁给炙手可热的少年将军,这让很多人恍然,原来改嫁并不可耻,成几次亲,并不是评判女子道德的标准。

    没见人皇上都夸过柳文茵吗!

    在这种风气之下,京城里率先有人改嫁了,有的是官家女子,也有的出自平民百姓之家。

    虽不过几例,但皇上已经很满意了。

    只要有人带头,事情就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。